分享到:
铅山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
【字体:   

    

铅山县水安全保障

规划报告

  

铅山县水利局

20218

铅山县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

1  十三五总结

1.1 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铅山县水利局积极贯彻“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统筹发展的治水理念,以《规划》为指导,努力做好水利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治水提质和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5年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0.0022%,“十三五”规划目标0.006%,预计2020年下降为0.006%;2015年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0,“十三五”规划不高于0002%,预计2020年不高于0002%;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1.67亿立方米,“十三五”规划目标1.7466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为1.7466亿立方米;2015年万元GDP用水量153立方米,“十三五”规划目标100.5立方米,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100.5亿立方米;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3,“十三五”规划目标0.512,预计2020年为0.512;2015年新增年供水能力0.2亿立方米,“十三五”规划目标新增供水能力0.95亿立方米,实际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2015年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十三五”规划目标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预计2020年为2.34万亩;2015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平方公里,“十三五”规划目标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1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1平方公里,各项指标均已完成。

1.2 主要建设任务推进情况

1.2.1水利建设任务实施情况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

主要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共6个,分别为铅山县(白沙堤)防洪工程、石塘镇防洪工程、汪二镇防洪工程、篁碧乡防洪工程、太源乡防洪工程及青溪后田防洪工程。工程总投资5720万元。

2)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了茅柴塘水库、藕塘水库、赤岩水库、洋塘水库、考家源水库、徐家垅水库、南塘水库、白塘坞水库等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共42座。工程总投资为3540万元

3)农饮巩固提升工程

共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16个(其中农饮巩固提升工程24个、扶贫专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2个),总投资7156万元,解除88660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15920人)。

4)千亩以上圩堤应急整治项目

实施了千亩以上圩堤应急整治、民办公助项目项目8个,建设内容为:河道综合整治长度19.47km、新建涵管等,工程总投资为1982万元。

5)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2016年度主要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1个,灌区改造面积3.2万亩,总投资2445.77万元,

6)山塘整治项目

实施了山塘整治项目64座(其中重点山塘49座),总容积379万m3,项目总投资1360万元

1.2.2水利管理任务实施情况

1)县级国有公益性单位标准化管理及维养项目

2018年度县级国有公益性单位标准化管理及维养项目累计下达资金71.07万元,

2)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

2018年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累计下达资金153.83万元,全部为省级资金。该项目对全县136座水库开展标准化工作,建设内容涉及水库标准化管护、维修养护、公示牌制作、安全员工资等。该项目于2018年12月完工。

3)标准化管理建设

2020年我县标准化管理建设下达资金327万元,全部为省级资金。建设任务为:3个国有公益性单位标准化管理、75座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47条小型堤防共264.29km标准化管理。目前该项工作还在准备阶段,还未开工建设。

1.3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十三五”累计下达水利建设资金11770.4万元,其中下达中央资金7597万元,省级资金4173.4万元。

“十三五”完成投资11770.4万元,其中完成中央资金7597万元,省级资金4173.4万元。

1.4规划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县水利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水利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防洪安全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缺少流域控制性工程;在我县境内的信江无大的控制性防洪工程。二是堤防工程防洪能力不足;县城重要城镇防洪设施不能紧跟城市规划发展的脚步;万亩圩堤改造工作虽已开展,但进度缓慢。三是中小河流均为补丁式治理,缺乏系统治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使防御难度加大。五是是防汛抗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还不强。

2)民生水利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经过前期努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有的很大改善,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仍然有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受自然因素影响,一些小型饮水工程,遇到干旱存在季节性缺水,下大雨时水有浑浊现象。二是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一些水厂运行管理不规范,工程维护不到位,水质达标率低。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3)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短缺问题仍较突出

铅山县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嫌不足,配置能力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工程型缺水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但水质型缺水问题逐渐加重。部分乡镇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难以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全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重点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还不强,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4)水土流失依然存在,水土保持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修路、采矿、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开发建设活动和陡坡开荒、顺坡耕作等不当的农业开发活动,以及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致使全县每年人为因素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湖泊行蓄洪能力明显降低,汛期经常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大灾情”,进一步加剧了水患灾害。

5)水利改革和管理有待完善,行业能力须进一步提升

目前,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重建轻管”、“重规模轻效益”、“重骨干轻配套”、“重经济轻生态”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水利管理及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还未完全确立,水资源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河道湖泊及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法规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水利行业能力有待提升。水文基础设施和水利管理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水利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水利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2 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新时期水利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找准水利改革发展方位;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着力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强化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不断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2.1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社会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水利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更加有利,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当前正处在部门调整的关键时期,水利部门要根据现有职责抓好防汛抗旱,做到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力度不减弱。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按期保质完成。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小水电清理。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

三是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水利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仍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四是国家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深化水利改革与加强管理创造了条件。

五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日益创新,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是水利发展面临有利条件的同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外部建设条件的约束,土地利用对水利发展重大影响,河湖空间管理与用地矛盾、土地流转对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乡水利建设要求等,使水利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制约因素增多,治水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增多、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洪旱灾害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水利应对自然灾害的任务更加艰巨。

2.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拓展民生水利发展内涵。加快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先行先试,汇聚起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磅礴之力。

二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经济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完善农田灌排体系,着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水利扶贫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水利基础。

三要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着力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扎实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统筹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要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不懈深化水利改革,加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落实和督促检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水行政管理职能。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落实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相关政策,用好金融支持水利政策,进一步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推进水流产权确权试点,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

五要切实强化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不断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水利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及时排查化解水事矛盾纠纷。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和智慧水利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3 水利改革发展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抓紧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灌用水需求和度汛安全。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增强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推进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河流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发挥其投资拉动作用、经济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大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改造力度,统筹推进田间渠系配套和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开展节水行动,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强化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发展农村绿色水电。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水利基础。积极配合全省的总体部署,共同为建设水利强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铅山县进一步扩大赣东北开放合作、打造四省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的宏伟构想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2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2)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流域区域、城市农村水利协调发展。

(3) 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留有出路,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主体功能区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应在强化节水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供需分析,充分考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推进,以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蓄径流、改善水质和提高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以政策引导和经济调节为手段,逐步建立以流域为单元、重要水生态保护区为核心、上下游水生态共建与利益共享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保护好 “一湖清水”,守护好“两江碧水”。

(5)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继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水权市场建立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6)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3.3 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铅山县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治涝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建立江河湖库连通水系及水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效解决河湖空间管理与用地矛盾、土地流转对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乡水利建设要求等现实问题,以现代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防汛抗旱治涝减灾目标

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健全防汛抗旱治涝台风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治涝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着力减少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损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防洪除涝:基本建成信江、铅山河、湖坊河综合防洪排涝减灾体系,重点地区和重要乡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铅山县城区及万亩以上圩涝区排涝能力得到提高,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基本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洪涝灾害损失率(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占同期GDP的比重)降至1.0%以下。

——抗旱:重点地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抗旱能力逐步提高。在发生中等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重大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生特大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

2)民生水利目标

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农村饮水安全:完全解决全县进入全国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铅山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解决新增农饮规划内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提高供水能力和保证率,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灌区改造建设:加快推进桐子岭、丰产两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步伐,努力使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达75%以上,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争取达到0.52以上。

——山塘整治:继续实施未完成的48座重点山塘和200座一般山塘整治工程,使病险山塘比例进一步降低。

3)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目标

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取用水实现定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得到较大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水资源节约:全面落实全县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水资源保护: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在两大河流的省级及设区市分界点建立控制断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到2020年,全县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不低于94%2025年,全县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不低于97%

5)水土保持目标

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逐步构建河湖及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水土保持: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脆弱流域和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确保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6)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修复目标

——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批水生态文明乡镇、水利风景区着力水文化底蕴,改善人居环境。

——水生态修复:加强水生态修复,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控制。

7)水利法制建设目标

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法治体系。以抗旱、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为重点的水法规配套体系建设基本完善,水行政、执法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加强,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

8)水利科技建设目标

水利科技的发展要以新的技术理论和治水新思路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水利现代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战略目标、指标体系和重点发展领域。建立水利科技的创新机制,按照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原则全面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全社会普遍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建立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在水利建设中,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建立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良性循环;水管理要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并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利科技推广和水利科技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科研技术手段和能力,依靠科技推进水利现代化。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经验,以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和推进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手段,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全力打造铅山县“生态水利、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科技水利”,着力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作为我市水利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对水利发展重大影响,河湖空间管理与用地矛盾、土地流转对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乡水利建设要求等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达到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效益,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矛盾。

9)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县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信息监测网络,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管理需要。

——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配合全省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全县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县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加强水利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

10)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构建人才队伍的合理结构,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逐步提高人才学历水平;完善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机制,激励与管理相统一,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的科学管理,坚持人才流动政策,平等竞争与用人政策,按劳分配,吸引人才优抚政策;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技术人才开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人才,抓紧引进紧缺人才,结合重大项目培养人才,同时加强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团队,加强在岗干部职工培训和教育;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和考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水利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为水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水利改革和管理目标

——水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建立水权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和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鼓励社会、企业投资水利水电建设,努力拓宽水利建设投资渠道;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进一步得到保证;深化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费的征收管理,完善水市场;积极推动乡镇水利服务管理体系改革,加快以工程产权改革为核心、以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建立以农民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水利管理:强化水利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量分配为基础,全面实行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管理 推进水权转让制度的建立;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建立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电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水能资源开发行为,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湖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取水口管理等水工程管理不断加强。洪水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社会化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减灾、重大水污染和水事纠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初步建立。

12)改善铅山县城区区域水环境目标

——进行《铅山县城区水利发展专项规划》,对城区水系蓝线管理,完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提高城区水资源承载力,强化水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理顺城区水系管理体制等领域进行系统规划。

——实施一批支撑铅山县城区区域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工程,逐步形成水源可靠、江河湖库联调、丰枯相济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铅山县城区区域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在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基础上,结合铅山县城市建设规划,努力改善中心城区信江、铅山河、湖坊河等河流水生态环境。


4 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

4.1补短板方面

(1)加强防洪治涝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铅山县县城老城区段防洪工程和信江铅山县城东崩岸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完成重点地区共6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10个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完成湖坊镇河东堤防工程、陈坊乡长寿河防洪堤、陈坊乡翁溪河防洪堤等8条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

——推进灌区改造建设:加快推进桐子岭、丰产两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步伐。

——继续推进 248座山塘整治工程。

2)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铅山县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

——至2025年,伦潭水利枢纽灌区和炉塘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推进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完成清潭水库工程建设。

——至2025年,完成桐子岭、丰产2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完成农村水系治理项目;

3)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积极推进清沙湾水利枢纽工程,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分挖掘节水和供水潜力,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节水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推动,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新观念,建立和落实节水有关规章制度,提升我市节水工作水平,全面落实下达我市的各项节水目标任务。

——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全县水资源监督监测站网,加强水环境保护,保护水质,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加快重要大中型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以农村村塘、沟渠整治为主的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有效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

——建成县(市、区)区间水量、水质监测及河流分界界碑工程。

5)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水流流失综合治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中央预算内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

——切实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

6)切实加强江河湖库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加强江河湖库水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信江干支流、铅山县境内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

4.2强监管方面

——全面加强河长制管理平台建设;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初步建立水权分配和转让制度,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等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用水指标考核和监督机制;

——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加强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取水口管理;

——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全县农电行业管理体系、机制和规章;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应急管理预案,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管理,完善水利施工企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水利建设其他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加大规费征收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水利各项规费。

4.3改革创新方面

1)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建立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渠道的投资体制,进一步完善水利融资机制。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

——进一步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民生水利、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利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

——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

——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

——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4.4提升能力方面

1)加强水利人才队伍、行业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利行业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完善机构、保障经费、落实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加大水利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结合水利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开拓性、前沿性的水利课题研究;

——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和科技创新,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把水利信息化建设放在水利发展的突出位置,确保水利信息化跨越式前进;

——加强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减灾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设施;

——加强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水利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完成县区水资源管理装备、设施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设、县防洪抢险队伍、抗旱服务能力建设、乡镇防洪抢险队伍、抗旱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水务站建设、流域突发污水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建设、铅山县采砂能力建设规划、市管河道采砂规划、水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体系建设、水保服务能力建设。

铅山县水利局

2021年8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