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饶市招聘2614名大学生回村
【字体:   

    为解决村级组织力量不足和后备短缺的问题,今年以来,上饶市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机,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余干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目前已招聘大学生2614名,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不仅为村级组织增添“新鲜血液”,而且为村(社区)“两委”换届提供“源头活水”。

    宣传发动,务求“引得进”

    转发《关于余干县“大学生回村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市部署安排招聘大学生回村的工作。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铺开招聘工作。县级组织部门牵头负责,常委组织部长挂帅出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工作保障。乡镇党委抓好具体落实,逐乡制定实施细则。对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和吸引大学生回村工作。对一些现行条件下确实招不到人的村,采取“宽报宽进”政策,适当放宽户籍、年龄、学历要求,扩大可报考人员范围,各地报名招考的大学生达7733人,为好中选优奠定基础。

    落实待遇,力争“留得住”

    坚持以待遇留人,规定招录人员月平均工资与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基本持平。不少地方采取缴纳社保、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提供工会、烤火费、降温费等福利,保障回村大学生基本待遇,并在县级层面制定回村大学生报酬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报酬不低于村“两委”正职。对回村大学生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的,保持待遇不减。地方的政策倾斜和待遇保障,给予回村大学生们极大的鼓舞,纷纷不胜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青春扎根在乡村这片热土上。

    加强管理,确保“用得好”

    对回村大学生明确工作职责,在便民服务大厅坐班值班,开展民事代办服务;在村内奔走,调解矛盾纠纷;逐户上门,宣传党的最新政策;对接上级安排的事项,做好日常材料收集及报送工作,不少大学生已成为村级工作的多面手。各地积极研究制定相关考核管理办法,如严禁回村大学生借用到乡镇,严格落实请销假等制度,每月1次到村了解履职情况等。对干得好的,结合即将开展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优先推荐满足条件的回村大学生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优先推荐进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先列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非党员的优先发展为党员,把正向激励落到实处。

    破解难题,真正“做得实”

    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级人手不够的难题,使村“两委”干部有更多精力用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而且储备了村级后备力量,缓解了村“两委”后备力量断档严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回村大学生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4岁,呈现出学历高、年纪轻、精力足、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为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两升一降”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采取法定程序,选举一批回村大学生进入“两委”班子中,将较大提高“两委”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明显降低“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通过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办法的大学生回村工作,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新生力量、提供了人才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