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府发〔2025〕2号
关于印发《永平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
通 知
各村(居)场、镇直有关单位:
经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现将永平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永平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永平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9日
永平镇党政办公室 2025年2月29日印发
铅山县永平镇
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铅山县永平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
目 录
1. 总则 - 1 -
1.1 编制目的 - 1 -
1.2 编制依据 - 1 -
1.3 适用范围 - 1 -
1.4 工作原则 - 2 -
2. 基本情况 - 2 -
2.1 自然状况 - 2 -
2.1.1 地理位置 - 2 -
2.1.2 地形地貌土壤植被 - 2 -
2.2 社会经济 - 3 -
2.3 历史地质灾害 - 3 -
3.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 - 3 -
3.1 划分原则 - 3 -
3.2 危险区、安全区 - 4 -
4. 监测预警 - 4 -
5. 响应及转移安置 - 4 -
6. 抢险救灾 - 6 -
7. 保障措施 - 7 -
7.1灾前检查 - 7 -
7.2 宣传培训及演练 - 7 -
7.3 纪律 - 8 -
7.4预案管理 - 8 -
8. 组织指挥系统 - 9 -
8.1 机构组成 - 9 -
8.2 成员 - 9 -
8.3 成员分工 - 9 -
9. 附件 - 9 -
9.1 永平镇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表 - 12 -
9.2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 - 12 -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此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编制我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制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江西省防灾抗旱应急预案》、《中共江西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在防灾抗洪工作中加强监督严肃纪律的规定(试行)》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地质灾害及其引发的山塘及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和值班责任制。
2 基本情况
2.1自然状况
2.1.1地理位置
永平镇位于铅山县中部,地处东经117°41,北纬 28°15之间。境东与稼轩乡交界,南接葛仙山乡、紫溪乡,西与虹桥乡、河口镇连接,北面与鹅湖镇毗邻。峰福铁路穿境而过,永河、永葛快速通道、上分线是我镇主要交通道路。
2.1.2地形地貌土壤植被
全镇总土地面积118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以山地、丘陵、岗地平原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石灰土和水稻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全镇森林覆盖率为63. 8%。
2.2 社会经济
我镇辖区内有16个行政村10677户42951人。全镇耕地面积25819亩,以种植红芽芋、水稻、蔬菜等为主要农产品。永平铜矿坐落在境内,我镇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为金属加工,2021年财政总收入3.2亿元,人均年收入9800元。
2.3历史地质灾害
2002年6月20日,我镇遭到了特大暴雨袭击,24小时内,降雨量达200毫米。因暴雨降雨量大,来势猛,致使地质暴发、河水猛涨。据调查统计:横溪、排上、北门、花亭子村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7000人,因山体滑坡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500余亩,倒塌房屋45间,冲毁桥梁8座,陂坝15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
3.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地质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陂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地质、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河口、陡坡、低洼地带。
3.2 危险区、安全区
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居住在地质暴发危险区的居民主要分布在:石塘河两岸,有居民3462户,计13630人,桥梁有12座,水利设施有30处,农田有16096亩。杨林河两岸有居民2895户,计11570人,桥梁8座,水利设施20处,农田8219亩。居住 在地质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居民主要分布在:横溪、北门、排上三村,有940户,计3855人。
4. 监测预警
为使镇、村、组对地质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科学、准确的指挥该区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在一般情况下,按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县防指在接到水文、气象部门的雨情、水情信息之后,电话通知镇防办,镇防办应立即报告指挥长并通过电话通知至各村、组,各村在预警期内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到各户,并将各有关信息反馈给镇防灾办,镇防灾办立即报告县防办,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办,由县防指统一指挥。
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指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视台,面向全县播放,同时立即电话通知到镇。
报警信号一般为铜锣、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号员报告给信息监测组,并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的设置因地而异,一般警报信号设置为: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区。
5.响应及转移安置
转移工作由转移组负责,采取镇、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
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采取对户、搭棚二种安置方法。信号发送员和转移组成员必须最后离开地质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搭棚地点选择在居住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滑坡崩塌迹象的山头上。不能搭在山谷中或其出口两侧的山坡上。雨停后,确认其住房安全后才能允许群众搬回。
制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另外各村还要制作相应的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如果在转移的过程中,原制定的交通、通讯线路中断时,各村、组要采取及时抢修或选择其他安全的路线,把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6.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在及时向镇或县防灾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各组和应急抢险队立刻投入救灾工作,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动车辆、设备、物资等。
对被转移安置的灾民,一般在24小时内,保障组应做好有关食品和生活品的供应工作,按人定量发放的食品经费由民政部门在救灾款中解决一部分,镇政府和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补贴,除特殊灾民外,不足部分由灾民自行负担。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指挥部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及时处理人畜尸体。
灾害发生后,镇卫生院和相关村医疗站必须迅速组织防疫医疗队带足医疗器械及防病药品到灾区,对灾区人民进行防病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医疗防病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蔓延,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有关单位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实施。
7. 保障措施
7.1 灾前检查
镇防灾指挥部应组织检查组对有关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核实、补充,并重新登记造册。
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做好登记并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新问题,要建立好明白卡工作,同时采取整改措施,该搬迁的动员搬迁,该治理的令其治理。
水利、国土、规划部门严禁审批沿河、切坡建房。
7.2 宣传培训及演练
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各村组织危险区内的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镇防灾指挥部每年灾前要组织镇应急抢险队,村应急分队开展至少一次的实战演练工作,为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提高效率和增强抢险救灾过程的适应能力。
7.3 纪律
1、在地质灾害期内,各村要安排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并做好值班记录,主要领导24小时不关机,确保防灾信息畅通。
2、在地质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过程中,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离岗,并且要服从防灾指挥部的安排做好各自的工作。
3、我镇与各村签订防预责任状,把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实行层层责任包干制,形成责任网络。
4、灾害过后,镇政府对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对地质灾害防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报请上级追认烈士;对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4预案管理
预案一般为每2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8 组织指挥系统
8.1机构组成
为了建立我镇防灾快速反应机制,切实贯彻中央、省、市、县的有关防灾文件精神,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织和领导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成立永平镇防灾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地质灾害防御实行统一领导,各村、各部门单位协作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防地质和抢险救灾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镇政府内。
镇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4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2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防办及县防办备查。信号发送员向相应工作组报送有关情况。
8.2成员
指 挥 长:黄富贵 党委副书记、镇长(15932937281)
副指挥长:陈瑞平 人大主席 (13979370058)
刘纪杰 常务副镇长(18779325712)
成 员: 叶 茂 永平派出所长(13970322618)
祝德恒 自然资源所长(13803595450)
王耀辉 卫生院院长(15179010378)
祝小平 电信所长(18979371733)
刘明龙 镇供电所长(13907931711)
曾 斌 民政负责人(13979330711)
张树华 水利员(13576342385)
余荣花 永平村支部书记(13870333348)
陈忠发 北门村支部书记(13767319800)
钟顺华 花亭子村支部书(18770360810)
林远接 杨家桥村支部书(13576482877)
侯丽平 安洲村支部书记(18770313122)
吴天生 横溪村支部书记(13766461079)
吴明华 卢家村支部书记(13617035025)
林 成 排上村支部书记(13755727055)
陈传志 陈家寨村支部书(15870986555)
李 建 八水源村支部书(15270330471)
郑生勤 文家桥村支部书(13879338538)
林海波 林家村副支部书(13879338586)
张福波 五都村支部书记(15270080660)
刘美芳 河背村支部书记(13184635853)
虞海彬 港洲村支部书记(13979387865)
王志波 下坂村支部书记(18379334318)
8.3成员分工
在在县应急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其职责如下:
指挥长:由镇长担任,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与指挥。检查督促地质灾害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地质预警灾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命令、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人员。
副指挥长:分管自然资源、水利的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全面协助指挥长工作。
镇防灾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御日常工作。负责拟订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发展规划并贯彻实施;制订全镇防御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洪水调度方案;指导、推动各行政村制定和实施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督促指导境内河道、渠道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清除;负责抗洪抢险技术指导 和水毁工程的修复等。执行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指挥部命令。加强值班,确保防灾避灾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镇应急救援队:具体负责组织调配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镇应急管理办:负责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及时向县防灾办和县应急局上报灾情。
镇自然资源所:负责监测预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制订好预防防治方案。
镇卫生院:负责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
镇电信所:负责电信通讯设施防洪安全,保证雨水情况和抗洪抢险调度命令传递及时、准确,保证防灾指挥联络畅通。
镇供电所:负责所辖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保证抗洪救灾的电力供应。
信息监测组:负责对县、镇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镇区域各村组信号发送员反馈的山体开裂、降雨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9. 附件
9.1 永平镇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表
9.2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